自主培育的能吃的“自强”蘑菇,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在西北天空升腾起的那朵足以让中华儿女全都骄傲自豪的“大蘑菇云”。除了卢省身,还有六年2班的常量同学,他是个计算机小天才,还曾尝试用南方的水解决大西北干旱的问题。获奖的还有这些同学啊!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交流活动一等奖的孙习家,获得无人机编程避障赛第一名的六年7班管遠之、六年5班邓嘉毅,在2021年海淀区中小学信息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六年2班宋子芾、六年7班赵德铭、六年2班王翌菡、六年8班郭恺凡、六年4班叶以承、六年2班张旭飞、六年4班全晟宇、六年1班王寅泽、六年2班李宇翔等同学,在海淀区中小学电脑作品评选创意编程大赛获奖的六年5班周诣涵等同学,海淀区科普节信息学编程比赛获奖的六年8班郭恺凡等同学。
六年5班熊浩然同学,每当老师组织研究小课题的时候,他都充满热情,持续思考,不断追问。六年来他研究了“近大远小与透视:丰子恺数学小课题”、“关于长方体包装盒折叠方式的研究”、“孔子俸禄知多少”等十几个小课题,他的年段内巡讲和跨年级宣讲,深受同学好评。还有六年5班刘宇浩,他的小课题研究是关于孔子的学费,也很有趣。六年来,太多同学痴迷小课题研究,我为你们的独立思考、充满好奇、勇于探究点赞。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科学家,我们每个人的兴趣都不一样,社会需要从事各种行业的各种人才,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我知道,你们不是非要成为成功者,而是要成为创造可能性的有价值的人。一次金帆民乐团比赛在即,一位团员的新哨片跑音,六年2班李明睿同学临场应变,根据哨片原理,让同学少含哨片,顺利完成演出。民乐团获得金奖第一名的背后,也有他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的一份贡献。
我们去年拜访杨振宁先生,就在那天的临别之际,杨先生给清华附小全体孩子们写下寄语:“努力创建中国的二十一世纪”,并叮嘱同学们发展自己的兴趣,更要“宁拙毋巧”。好奇心不能泯灭,下笨功夫才能实际获得。投身自己喜爱的事业像一场探险,但要懂得最容易过时的是问题,永远新鲜的是课题,最容易表现的是好奇,最珍贵的是博观而约取,好问务学啊。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